QX∕T 578—2020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规范(气象)

ID

57B50BDD1B5C484D8E7E985F6589AED3

文件大小(MB)

0.43

页数:

12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27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07. 060,A 47,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,QX/T 578—2020,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规范,Specific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,and education base,2020-07-31 发布2020-12-01 施,中国气象局 发布,QX/T 578-2020,目 次,刖言 .II, 范围 ..1,2 术语和定义 . 1,3 基地分类 1,4综合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 1,5校园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. 2,6基层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 3,附录A(规范性附录)校园气象观测场地和设施建设要求.. 4,参考文献. 6,I,QX/T 578-2020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 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345)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、中国气象局办公室、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冯雪竹、张伟民、林方曜、陈炜、成秀虎、黄潇、薛建军,n,QX/T 578-2020,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规范,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分类及创建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、验收、评选和检查,2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2. 1,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base,为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学习气象科学知识、开展气象科普活动、传播气象科学技术和方法、树立科,学思想、弘扬科学精神的机构或场所,3基地分类,按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定位和气象科普教育的不同对象,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分为如下3,种类型:,a)综合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:独立兴建或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形成的具有气象科普展示与教育功,能的科技、文化、教育类公共活动场所或气象业务、科研、教育(大学)机构,如气象科普馆、气象,公园、气象台(站)、观测场(站)、雷达站、实验室、陈列室、科研中心、野外观测站、试验站等,面,向全社会普及气象科学知识,开展气象科普活动,提高全社会气象科学素质和气象防灾减灾,能力,b)校园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:设有气象观测场地和设施并定期开展气象观测的中小学校和幼儿,园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小学教育基地等,面向青少年普及气象科学知识,开展气象科普活动,提高青少年气象科学素质和自主探究能力,c)基层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:设有气象科普橱窗或专栏和气象科普活动场所的街道(乡镇)、社区,(村)等基层组织,面向基层普及气象科学知识,促进气象科学知识、气象防灾减灾知识、气候资,源利用知识的传播,提高基层组织和个人应用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能力,4综合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,4. I基本条件,4. 1. 1应建有面积不小于200 mz的气象科普活动场所,具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条件和设施,4. 1.2每年开放天数应不少于40天,有条件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可常年开放,4. 1.3年接待参观人数应不少于2000人次;走出基地开展科普活动,年惠及人群应不少于2000人次,4. 1.4展示内容应包括天气气候、气象防灾减灾、气候变化等气象科学知识,科学准确、通俗生动;展示,形式应生动形象、图文并茂,注重体现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,4.1.5 场所内设置的展项应不少于10项,每年至少更新1项,1,QX/T 578-2020,4.1.6 应配有科普基地解说词和讲解员,4.2 组织管理,4.2. 1应有专人负责,配备专(兼)职气象科普人员;招募并培训志愿者提供讲解、引导、咨询等服务,志,愿者人数应不少于10人,4.2.2 应有专项科普经费保障,4.2.3 应有完善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章制度,在显著位置设有公告栏,公告开放时间、活动内,容、联系方式等,4.2.4 应制定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每年定期总结气象科普工作,4. 2. 5每年应开展或参加不少于2次的经验交流、工作培训和理论研讨等活动,4. 2. 6应主动与媒体合作,加强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活动的宣传,每年相关新闻报道应不少于,4次,4.2.7推进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信息化、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,4.3活动开展,4.3. 1应参加世界气象日、全国防灾减灾日、科技活动周、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,并参与当地组织的,其他科普活动,4.3.2应自主组织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活动,5校园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,5. 1基本条件,5. 1. 1应建有校园气象观测场地和设施,其建设要求见附录A,5. 1.2应定期开展气象观测,观测方式包括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,5.1.3气象观测应包括6个或以上气象要素,宜包括温度、湿度、风向、风速、气压、降水量等。人工观,测应包括温度、湿度、降水量,5.2 组织管理,5. 2. 1应有分管校长负责校园气象科普工作,配备不少于1名专(兼)职教师和1名校外辅导员,5.2.2 应有专项经费保障,5.2.3 应有完善的校园气象科普基地管理规章制度,5.2.4 应制定校园气象科普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,每年定期总结校园气象科普工作,5.3 活动开展,5.3. 1应参加世界气象日、全国防灾减灾日、科技活动周、全国科普日等全国性气象科普活动,并结合,校园文化,开展特色鲜明、成效显著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5.3.2 应成立气象科技兴趣活动小组,每学年应开展不少于10次的气象科普讲座、培训等……

……